涉房贷款不良率上升引发金融风险担忧
房贷款风险加大,所谓的“风险可控”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
根据最新公开的上市银行年度报告,截至2024年末,国有四大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均较年初有所增加。其中,中国工商银行、中国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中国建设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分别达到4.79%、3.39%、5.05%、1.85%,较年初分别上升2.47个、1.58个、0.37个和0.54个百分点。
不良贷款率上升,是银行贷款风险增加的最直观信号,特别是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不良率逼近或超过5%,这并非乐观迹象。令人费解的是,以往在房地产贷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建设银行,其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却维持在1.85%的较低水平,这背后是否意味着银行业务范围的重新划分?
银行业务开放后,各大银行不再像过去那样有明确的业务分工,而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业务布局。在业务开放初期,银行网点激增,市场竞争激烈。然而,随着竞争的加剧,一些网点效益下滑,经营难以为继,导致网点裁撤。网点布局刚刚趋于合理,新的问题又浮现,即信贷资金投向问题。银行在房地产贷款上的盲目投放,导致了不良贷款率的激增。
实体经济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可以理解,因为外部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。但房地产行业受到中央政策的严格调控,银行在此背景下继续增加涉房贷款,发放大量购房贷款,原因何在?尽管中央政策要求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实体经济,但涉房贷款增长依旧迅猛,房地产板块成为市场热点。银行为何不遵循中央政策,反而大力支持房地产?
以工商银行为例,其房地产贷款不良率高达4.79%,远超全部贷款不良率的1.42%,这一现象不容忽视。在决策层适度放松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情况下,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的潜在风险令人担忧。
银行应当合理支持房地产业,而非盲目和无序地投入。房价快速上涨、开发企业高负债、房地产市场风险增加,与银行的过度支持不无关系。因此,面对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的上升,监管部门应严格问责,对违反中央“房住不炒”定位的银行进行追责,必要时应追究刑事责任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